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不都是移民,誰能自稱是台灣人?

3.3 不都是移民,誰能自稱是台灣人?

曾經聽過一句話:「台灣果然有實行三民主義 -- 原住民、移民跟殖民」,這雖然是個笑話,不過也道出了台灣的確是個移民社會的事實。台灣每到選舉,或產生什麼本省人與外省人間的矛盾,「省籍問題(或著說族群問題比較精確)」就會被拿出來批判,而且往往都是以指責對方挑起族群問題收場。然而,新移民、舊移民或原住民族群間會有族群問題其實是十分正常的,不止東方社會有,西方社會亦然,而且還經常糾纏了宗教等問題,比起東方更為嚴重。一位紐西蘭朋友曾經告訴我,華人因為移民紐西蘭人數很多,造成其他族群的壓力,紐西蘭白人社群就發生規模很大的排華運動。

今天,台灣的社會畏懼去談族群問題,將族群問題隱藏起來,誰在檯面上說出來誰就是「破壞族群和諧」。可是族群問題還是一直存在那邊,我們可以看到比如選舉時一個族群責怪另一族群的候選人利用族群訴求獲得選票,可是本身所屬族群投票卻異常團結,幾乎通通投給自己族群的候選人,這種現象就反映了族群問題是「即便你不說,他依然存在」的。

因此,族群問題並不是口頭上喊喊族群融合、互相諒解就可以解決的。相反的,我們應該要正面承認族群問題的存在,並透過教育、傳播等方式加以解決。例如:我們可以在小學或幼稚園等基礎教育的第一課就教導孩子們「台灣是一個移民建立的國家,我們有原住民、有福佬人、有客家人、還有戰後的中國移民,可是我們都認同台灣這塊土地,我們都是這個國家的國民,要和平相處、互助合作。」也可以在教育或傳播內容裡介紹各族群的特色與文化,增進相互瞭解。因為,唯有瞭解才能產生真正的情誼,而彼此溝通才能避免衝突。另外,人口佔絕對多數的族群也應該給予其他相對少數族群多一點的尊重與福利,以消彌少數的不安。

總而言之,民族是由主觀上的群體意識、國家認同等形成,也就是學者所主張的「想像」,血統僅是想像的基礎而已,並非必要條件。台灣的各族群間差異並不大,如果是一個台灣人(黃種人)要想像一個白種人或黑人「他是我兄弟」可能就比較困難,因為從外表就很容易區辨彼此的不同。所以,『居住在台灣島上的住民或海外台灣僑民,只要認同台灣這塊土地,認同台灣這個國家,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一員,不管他是原住民、早期移民台灣的福佬人或客家人、或是第二批中國移民(俗稱的外省人),甚至是歸化為中華民國國民的外國人,不管祖先來自哪裡或膚色如何,他就是台灣人。』